杂记

希望多年以后,看到之前记录的文章,会有所感触。

0%

今天晚上突然灵感爆发,于是便在下面评论了一下,也算是我最近的感触了。
在大学找对象好像是之前听过的那个故事。仿佛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到一片苹果树林,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,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。不许走回头路,不许选择两次。人们往往觉得以后还能遇到更好的,于是面对或多或少的女生的追求,不为动容。殊不知,眼前的女生以后就再也遇不到了。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会空手而归,单身进大学,单身走出大学,甚至在大学期间一次恋爱经历都没有。
其实这是人之常情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学中存在不少渣男(渣女)。他们有人一次拿多个苹果,有些人看到更大的就放下手中的。他们的外表在不知情的人眼中看来是一个无比光鲜亮丽的大苹果,但是在熟知他们的人眼里,他们确实腐烂变质的苹果。我想,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我们宁愿成为无人问津的苹果,也不愿成为人人唾弃的烂苹果吧。无人问津,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条件(性格等方面)差,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积极展示自己,我们的高价值属于内在。或许我们是青色的苹果,但是我们的甜度高。或许我们的个头不那么大,但是我们的水分足,一口咬下去,内在的美便溢了出来。
好了,说了这么多,我引用文中的一段话“至于现在嘛,就显得非常困难。你看啊,你图人家姑娘长得好看吧,这是见色起意,你图精神魅力那这儿还有一大堆好姑娘呢,你咋不喜欢她们,不还是见色起意吗,至于图人家有钱的那就更别提了。所以喜欢的本质究竟是不是冲动?什么时候才应该喜欢一个人?”
思来想去,除去性冲动的喜欢,才可以称为真爱。我并不是鼓励“柏拉图式恋爱”,我只是觉得,激素的刺激终会消失,到最后支撑两人相爱的一定是两个人的人品(责任)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一直强调人品的重要性。在大学谈恋爱也是要付出成本的,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在谈恋爱前仔细计算出成本与收获。往往是两个人聊得来,然后就谈上了恋爱,但是相处时间长了后,其中的成本问题便会爆发,这也会引起一次又一次的吵架,最终便会导致关系的破裂。
综上,大学中保持单身并非坏事。如果喜欢上了一个女生,不妨先远远的了解打听,仔细权衡一下,我想,这样的关系才会长久吧。。。但是为什么总会想呢。。。。哎。。。。
下面是对舍友论述的引用与自己想法的掺入:上了大学相当迷惑的一件事就是,好像身边的人都脱单了,虽然说他们长得可能是要比我帅点吧,但人家一个月换一个这差距也太大了点。
喜欢一个人,据说有四种境界,喜欢一个人,喜欢一个人,喜欢一个人,喜欢一个人。不过可惜我天资愚钝,倒是没有悟透。相比起现在的感情,年少时的喜欢要来得容易理解一些。对视,偷笑,期待,月光。仿佛就在方椅翘动,人影朔明之间,嘴角的那挂笑意便把喜欢二字说尽了。
至于现在嘛,就显得非常困难。你看啊,你图人家姑娘长得好看吧,这是见色起意,你图精神魅力那这儿还有一大堆好姑娘呢,你咋不喜欢她们,不还是见色起意吗,至于图人家有钱的那就更别提了。所以喜欢的本质究竟是不是冲动?什么时候才应该喜欢一个人?思来想去,除去性冲动的喜欢,才可以称为真爱。我并不是鼓励“柏拉图式恋爱”,我只是觉得,激素的刺激终会消失,到最后支撑两人相爱的一定是两个人的人品(责任)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一直强调人品的重要性。
记得大一时英语口语考试时,老师问我怎样的婚姻能够长久,我当时答了三点:

  1. Beautiful beginning
  2. Highly educated
  3. Kids
    这里主要解释第一点,一个美好的开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,人类是多变的生物,很难说真的有什么天长地久的爱情,但是信仰或许可以帮助人类做到这一点。当你们每天都同时迟到,同时睡觉被发现,同时偷看对方,同时对每个话题感兴趣,能够接到对方抛出的每一个梗,理解对方的每一个眼神,当全班就只有你俩参加各种比赛,拿一个奖,还每次都是前后桌,每次培训都在在月光下不约而同的,一前一后的走着,像是全世界所有其他人都只是NPC,甚至不需要什么语言,像是上帝操纵着神之手,亲自谱写了每一个狗血的剧情。当巧合发生到一定程度,就会被人类当作一种必然。你会不由自主的相信,Oh my fucking god,爷这辈子必然就Ta了,我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上对我唯一的这个人。很遗憾的是,在大学的这个小社会里,巧合发生的可能性已经被降到了最低,随着我们逐渐了解到现实的残酷,我们开始考虑家境,考虑能不能捡漏,考虑未来。我们已经真的很难,去迷信一段感情了。
    主动才有故事,先聊天,有啥聊啥,不要怕暴露意图,只要你不尴尬,尴尬的就是别人。最好建立自己在Ta眼里的独特形象,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要有特点,有规律的聊天,聊一段时间约出来玩,打游戏散步看电影吃饭官宣。(以上建议全文背诵)在大学里,高超的调情技巧总是能在情场得意,人们沉迷追寻自我,挥洒青春,对于本就受欢迎的人来说更是轻松。好的,进入了这一阶段的男生,已经不再害羞,敢于主动约女生出来玩。但是,我们分析一下女生此时的心理。你作为一个外来的陌生人,突然闯入女生的世界,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好奇(记住这一点,这是你让女生主动的关键点)。她会将你放在她的闺蜜圈子里讨论,把你当作一个小谈资。这时,如果你天天聊天,全盘托出,你在她的心中,就已经是透明的了,或许这样会迎来她的安全感,但是此时,在她心里对你已经失去了求知欲,她不会去主动思索你的想法。(在男女双方的条件相似的情况下,进入这个阶段的男生就已经很难翻盘了,你俩可能会谈恋爱,但是谈恋爱的过程中,你会天天思索她的心理,她的想法,但是她的世界中完全没有你的存在,她不需要绞尽脑汁思索你的想法,这种情况对你十分的不利。此时,她就会首先进入恋爱的平淡期,也就是首先考验她的“责任”)这就会导致她先对你说出“分手”。
   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做呢?(我还没有想出正解,我起初想按照纯粹理性进行分析,建立基于量子力学的追女生模型。无奈太过复杂,一个暑假也没能建立起来。)
    似乎有一个无形的界限,多一点是舔,少一点是怂,你应该严格按照此标准礼仪行事,方可骗得了你自己,也能够相当体面地得到想要的爱情。这么严苛的条件,为什么大学里还那么多对情侣,难道都是国家分配的不成?
    大学就像稳定星系中的天体,每个人都释放着自己的吸引力,有的人如烈日当空,吸引了一大堆人,有的人如同Pluto与Charon,缓慢而低调的环绕彼此而转,有的人就像地球,稳定而佛系的转着。在这样的稳定系统下,很难有哪两个体量相当的天体,能够在其它天体的复杂作用力下,撞击彼此,迸发出令整个星系都为之侧目的火花。

这个博客会分享一些日常的生活,也会分享一些知识,本人还在读书,会利用闲余时间写写博客,也许更新很慢,但会细水长流。

为期三天的数学建模终于落下了帷幕,我们队伍也算坎坎坷坷的做完了B题,既然这样,我的博客之旅,就由总结数学建模开始吧。
B题的题目很短,这里先放上题目:C4 烯烃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及医药的生产,乙醇是生产制备 C4 烯烃的原料。在制备过程中,催化剂组合(即:Co 负载量、Co/SiO2 和 HAP 装料比、乙醇浓度的组合)与温度对 C4 烯烃的选择性和 C4 烯烃收率将产生影响(名词解释见附录)。因此通过对催化剂组合设计,探索乙醇催化偶合制备 C4 烯烃的工艺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

某化工实验室针对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做了一系列实验,结果如附件 1 和附件 2 所示。请通过数学建模完成下列问题:
(1) 对附件 1 中每种催化剂组合,分别研究乙醇转化率、C4 烯烃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,并对附件 2 中 350 度时给定的催化剂组合在一次实验不同时间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。
(2) 探讨不同催化剂组合及温度对乙醇转化率以及 C4 烯烃选择性大小的影响。
(3) 如何选择催化剂组合与温度,使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C4 烯烃收率尽可能高。若使温度低于 350 度,又如何选择催化剂组合与温度,使得 C4 烯烃收率尽可能高。
(4) 如果允许再增加 5 次实验,应如何设计,并给出详细理由。

拿到今年题目的第一反应:B题太简单了,选的人一定会很多,要想拿奖,必然不能选B题,不能跟他们卷起来。于是我们首先选择了A题,正做A题时,我们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:万一学校里的大佬们都是这么想的,那怎么办啊?
于是,我们赌了一把马老师的“千层饼理论”,我们坚信,选择B题的人不会很多。B题数据量较小,不适合大佬们发挥,大多数人不会选,那么选择B题的人,大部分实力应该不强,我们跟他们进行竞争,还是有机会拿奖的。事实证明,选择B
题的人确实不能算多,今年貌似C题的人很多,因为我们校内选拔赛中有一道类似的题目。
第一天,一切都很顺利,确定了选题,总结了一下思路,本以为这次建模会顺风顺水,没想到噩梦还在后面。第二天,当我们成功建立了多元线性方程后,发现:无法求解?????题目中未给出约束条件,这时,我跟我的队友产生了争执。
我的一个队友执意要使用人工加权同时加入约束条件求解,而我认为:化学反应的条件都是人为给出的,不存在无法调节的变量,何况我们的模型假设中还存在:假设各个变量相互独立。另一个队友则在摇摆不定。这个争执持续了一夜,直接导致
我们的进度落后于平均水平。现在想来,或许不应该争吵,应该以理性说服对方,但是身处建模那种紧张的环境,谁能冷静下来?恐怕只有得奖无数的大佬或是单纯的小白吧。
第三天一早,我们直接选用了建立多元非线性方程。(此时我下定了很大的决心,我甚至想要手动求解,事实证明我手动求解的想法是愚蠢的)在求解的过程中,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,首先是时间的问题,按照目前的工作量,求解一次,要消耗
至少24小时的时间,如果我们求解出的结果相符也就罢了,万一不相符,这会直接导致我们这次建模之旅的崩溃。这时,我想我另一个建模的舍友所说的话:”B题看起来这么简单,一定存在大坑。“果不其然,把坑放在求解上了,数据太少,直接导致了
求解时不能使用更高级的启发式算法。没办法了,正当我们打算殊死一搏时,有一个队友找到了快速求解的办法,这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。之后的事情就不赘述了,论文写完,上交。
期望这三天没白肝,希望有好结果。